平行入射到月球的太阳光经表面物质反射,进入红外成像光谱仪,原始数据经过一系列预处理流程,生成2B级辐亮度数据。然而,所获得的辐亮度还随入射角、出射角和太阳相角变化,从而导致不同太阳光照-观测几何下反射率转换、月球表面矿物成分识别和反演、铁和钛元素含量分析结果存在差异,不利于月球背面矿物组分的科学解译。为消除太阳光照-观测几何的影响,必须建立描述月球表面辐亮度随入射角、出射角和太阳相角变化的光度模型。嫦娥四号是月球背面首次可见近红外就位探测,其光度模型的建立,为深入研究月球背面的光度行为提供了机遇。
本研究利用經驗型的Lommel-Seeliger模型及基于顆粒物質輻射傳輸的Hapke模型,結合嫦娥四號第十月晝光度實驗數據,分別擬合各個波段的光度模型參數,獲得就位探測光度模型。研究結果表明,經過光度校正,同一目標物的光譜表現出很好的一致性,並觀察到陰影像素個數與反射率之間的線性關系,揭示了表面粗糙度對可見近紅外探測的影響。
研究发表于第51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《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s》
原文鏈接: https://www.hou.usra.edu/meetings/lpsc2020/pdf/1921.pdf
Qi, X. B., Zhang, J., Ling, Z. C., Chen, J., Liu, C. Q., Liu, L., ... & Xu, R. (2020). Photometric Correction of the Chang'E 4 Visible and Near-Infrared Imaging Spectrometer (VNIS) Data. LPI, (2326), 1921.
